MPR注册中心

国内信息

MPR:为出版业“量身定制”

发布日期 : 2014-01-17

受访人:天朗时代科技公司董事长 李政放  采访人: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记者 任晓宁

  与一般的IT公司不同,MPR的研发团队由资深出版人主导,这项技术在研发之初就定位为“为出版产业数字化升级服务”。当MPR成为国家标准后,这项技术将怎样服务出版业?出版单位将能获得怎样的合作模式,赢利前景如何?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记者就此采访了MPR研发公司天朗时代科技公司董事长李政放。

  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:天朗公司与出版社是怎样合作的?目前合作了多少家?具体合作方式有哪些?

  李政放:国内外已经有近百家出版社运用MPR技术制作了MPR出版物。目前的合作方式是,由我们免费提供MPR出版技术,出版社运用MPR技术进行内容制作加工后出版。可实现一次制作多元发布,且版权内容是可控和受保护的。同时我们还可以接受各个出版企业、相关文教企业和其他产业的MPR专项技术和产品的委托开发。

  此次三省MPR出版物国家标准试点工作的启动可谓典型性合作案例,包括MPR中小学教材开发、一批MPR出版物重大选题开发、MPR识读与教学设备开发等。

  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:制作一本MPR图书的时间要多久?使用这项技术难度大不大?

  李政放:所有的MPR图书与以往一样,都是出版社自己策划选题、组织、加工、制作。使用这项技术难度不大,出版社的原有编辑、版务人员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流程。出版界从业人员在阅读《MPR出版物出版实务手册》、接受短期MPR出版业务培训后即可熟悉操作。MPR出版业务培训一般需要2~3个工作日。

  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:出版MPR读物会不会增加出版社的成本?

  李政放:MPR出版物是复合数字出版产品,不再是只有白纸黑字的内容。版权方面增加了音视频内容的版权费用和制作音视频的费用,还有铺码产生的人工成本。但MPR出版物本身,在印制加工成本上没有什么变化。以中华书局的MPR版《诗经?楚辞》为例,由于声音文件取代了大篇幅的古文今译和赏析,节约了将近一半的纸张,反而降低了成本。

  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:版权保护方面MPR怎么实现?

  李政放:由于MPR出版物在内容加工过程中首先植入了MPR编码,形成了MPR格式的数字文件。读者仅能通过注册、付款下载后得到唯一授权的阅读工具来阅读,并不能通过复制、拷贝的方式转到其他阅读工具上阅读,这就防止出现“一人付费、无限传播”的可能,出版者和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尊重。

  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:天朗公司给出版社提供免费技术,那么天朗的赢利从何而来?

  李政放:我们向各出版社免费提供制作MPR出版物所需的MPR码和MPR编码排版工具。公司同时运用这一技术研发生产一些文教产品,如MPR识读器、MPR地球仪、有关芯片等,同时向终端阅读设备开发商、制造商提供其他有偿技术支持、专项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。

  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:天朗公司有MPR专业门户网站可以下载音频、视频,这些音视频内容由谁制作?制作成本有多大?出版社是否需要把自己的内容上传到该网站?

  李政放:音视频文件由出版社自己制作或者委托其他单位制作,该制作成本价格也是一般的市场价格。出版者制作完成的MPR媒体文件需要上传到MPR读书网上,也可以上传到出版社自己的或与之合作的网站上,为读者提供下载,管理权和定价权属于出版者。

   新闻来源:中国新闻出版报